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哪些?目前,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生活中不可控的因素越来越多。由于人员流动频繁且规模较大,生活、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变化容易造成精神障碍。那么,导致心理疾病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?
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;
1.自然和社会灾害:
这些灾难大多是伴随着一股凌厉而强大的力量而来,让人在心理上毫无准备。地震、洪水、火灾等自然灾害。这些精神应激源引起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,可导致心理生理疾病和行为障碍。
2.生活事件:
生活事件造成的精神压力大多直接影响到某个人或家庭成员,创伤的性质和强度是不同的。是否会导致疾病,取决于患者对特定刺激的情绪体验和当时的情况。恶性事故造成的亲人死亡和严重残疾会引起精神障碍,而其他不激烈、不持久的生活事件,如工作上的反复挫折、夫妻间的长期不和等,也会引起精神障碍。
3.家庭关系: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求越来越高,家庭成员之间有一种能量可以缓冲日常生活的过度压力。例如,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,增加快乐的情绪,控制一些不良行为。反而是近年来家庭成员关系和氛围不好导致的精神疾病越来越多。
4.社会和环境因素:
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有不同的影响。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人群中,酒精依赖的发生率较高。早年的社会隔离会导致一些性格异常,情绪紊乱,对周围人漠不关心。另外,社会支持是压力过程中的一个缓冲,可以降低压力的程度,从而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。现代大都市也增加了人们的身心压力,比如拥挤的交通、恼人的噪音、拥挤的住房、复杂的人际关系、环境污染、频繁的事故,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。
5.文化和种族因素:
文化因素或地域差异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,与风俗习惯、生活方式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