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患者增多 睡前狂刷“朋友圈”成诱因
本文导读: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,在职场白领中失眠率呈上升趋势。据统计,约有近八成“白领”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、焦虑、抑郁症。
郑州金水中医院精神科介绍,经常性睡不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。如皮肤老化加速、肥胖、习惯性脱发、记忆力减退、健忘、焦虑、抑郁、狂躁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,危及生命。
年轻人“主动失眠”成习惯
小朱是一位28岁的健壮小伙子,他每天晚上喜欢玩电脑到11点多钟,然后躺在床上刷微信“朋友圈”,直到睡意铺天盖地压下来,脑子也木了,才不得已关上手机。此时,离上床躺下已有一个多小时了。
上个星期小朱接连两天游泳,回到家后感觉心里身体不舒服,胸口一直有疼痛感,去医院一看,居然是急性心肌梗死,在堵塞的冠状动脉放了几个支架,才从死亡线上把小朱拉了回来。据郑州金水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朱玉分析,小伙子的急性心梗很有可能就是“刷微信”惹的祸。
朱玉说,睡觉前趴在被窝里看手机或者平板电脑,很可能赶走睡意,降低睡眠质量。人体在睡觉时间上也有一个生物钟,睡前应该让心情平缓,劲爆的消息会让人处于兴奋状态,让人难以入睡,影响睡眠质量。另外睡前较强的手机屏幕光还是会对视网膜造成影响,足以干扰睡眠,长此以往还会影响视力。
提醒:睡眠太多也会变笨
那那怎么睡眠才是科学的方式呢?朱玉介绍,要想睡眠好,首先要养成按时就寝和起床的良好习惯,尽可能不熬夜,第二天不补睡、不赖床。每人体内都有相对固定的生物钟,每天的作息时间应与自身生物钟保持一致,睡觉起床太早太晚都不利于良好的睡眠质量。具体来说,睡前2小时,关闭大灯换小灯,为进入睡眠做好准备。睡前温水泡澡,让身体放松下来,上床后可读一些旅游休闲类的书,保持睡前好心情。
另外,喝杯热豆浆或牛奶,它们确实有催眠的效果。对于都市白领喜欢利用双休日补觉的习惯,朱玉提醒,睡眠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。每个年龄段的睡眠时间都不一样。新生儿至少要睡2小时,婴儿要14-15小时,学前儿童12小时,小学生1小时,中学生9小时,大学生与成人8小时。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,只需6-7小时。